中国公共采购网-公共采购电子化交易门户

标 讯采购商供应商

联系我们:

电话:400-9913-966

邮箱:822036698@qq.com

公共采购网 - Powered by CPPCMS

专家制度三大结构性矛盾咋破?业界有新观点了

信息时间:2020-01-20 09:18:36    阅读次数:    信息源:本站原创    分享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可以说专家是科学技术的重要载体,是政府采购活动的中流砥柱,政府采购改革专家制度将进一步解放生产力,促进政府采购高质量发展。自从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通过《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方案》以来,笔者对专家制度改革方面做了调研和思考,以供大家一起来探讨。

 

 

 

变革随机抽取的终极目的是什么

专家处于政府采购活动的供给侧,对专家制度改革呼声之高反映了其供给侧内部结构性矛盾之深。改革现行专家强制随机抽取制度,实行采购人自主指定专家制度,专家主要职能由评审改为咨询。这是强化采购主体责任的配套之举,旨在建立包括专家在内的采购资源由采购者整合,由整合者负责的机制体制,但这并非是问题的全部。

 

一些主张这项改革的人士认为,“专家随机产生还是指定产生是表象问题,其结构性矛盾才是本质问题。解决本质问题才是他们的终极目的。如果专家供给侧结构性矛盾不解决,只是由随机改为指定,这个主体责任我们承担不起;改革不只是责权的转移更重要的解决问题。”还有人说,“即便将来财政放权让我们自己指定专家,有多少好专家可供选择呢?又有多少人能够说清楚为什么选他而不选他呢?”由此引发一系列思考:首先是要求专家由随机改为指定的终极目的是什么?专家供给侧结构性矛盾在哪里?专家供给矛盾的主要方面在哪里?矛盾的焦点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专家制度供给侧结构性矛盾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据主张废除专家随机抽取的采购人员、供应商和专家介绍,并非怀疑随机制度本身,而是怀疑抽取对象本身结构有问题。以废除专家随机抽取制度的动因为起点,从而挖掘现行专家供给制度的结构性矛盾表现和改革建议,集中反映在以下三点。

 

一是提出废除专家随机抽取原因之一是现行专家库供给质量不高,供给结构不合理。具体表现在专家库专家数量少、质量不高、专家不专、专家费一刀切等,而随机抽取方式加重了上述问题。由此可见,提出改变专家产生方式反映出的是对提高专家供给质量的内在需求,是对政府采购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求。因此实施专家的质量变革、机制变革和动力变革的深层次结构改革才是解决矛盾的关键。

 

二是提出废除专家随机抽取原因之二是专家制度供给相对过剩。制度建设是形式和内容的高度统一,通常表现为程序法和实体法的统一性与平衡性。当形式和内容脱节时,表现为制度供给失衡;制度建设还具有阶段性,不同发展阶段程序法和实体法具有不同地位和作用。包括制定各类专家标准等专家标准体系,这种程序性制度供给过多,实体性制度供给过少的制度供给结构,可能导致一些地方专家流于形式。由此可见,提出改变专家产生方式反映出的是对专家制度供给结构性改革的内在需求。要以“标准化战略”为重点,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调整加快专家实体制度供给,而不是只在程序上反复加强。

 

三是提出废除专家随机抽取原因之三是市场机制缺位。专家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在市场机制的缺位,政府独家提供专家服务能力不足。提出改变专家产生方式反映出的是对市场机制的内在需求。专家制度改革要坚持市场化方向,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专家主体有活力、政府调控有度的专家体制。

 

 

三招促专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专家制度改革必须以专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解决突出的普遍性问题为导向,以发挥市场在专家资源配置上的决定性作用为新动能,以中央深化政府采购改革方案为依托,进行顶层设计和制度重塑。重塑新时代政府采购专家制度体系,进一步解放生产力,为政府采购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保障。

 

第一,改革政府与市场对专家服务的供给结构,逐步放开政府采购专家服务市场,实行官办专家库与民办专家库双轨制。要允许各类主体按照国家标准建设和运营政府采购专家库。实行采购人自主自由抽取、网上咨询,降低成本,尤其是解决中小城市以下地区专家匮乏问题;要建立专家服务市场定价机制,比如,建立资深专家制度和专家自己定价制度,用价格杠杆撬动吸引优秀人才,优化存量专家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增量专家供给,实现供需动态平衡;从根本上解决专家供给数量不足和质量不高问题。

 

第二,改革监管部门对专家工作的职能结构,由专家库的建设者和管理者身份过渡到专家库标准制定者和执法者身份,加快和加强专家标准化制度供给,做到标准面前人人平等。标准具有基础性、规范性和引导性,要通过标准来宏观调控专家资源。要建立并实时公开咨询专家咨询数据档案,为建立健全采购需求标准体系、专家和供应商诚信等体系提供数据支撑,每一次咨询活动成为积累和共享数据的过程;要建立并实时公开项目咨询质量价格指数,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咨询的深度融合,逐步实现咨询智能化。

 

第三,改革政府与市场对专家监督管理结构,公开专家咨询全部活动(商业秘密和国家秘密除外),让市场在专家资源的配置和监管上起决定性作用。要借鉴各地政府采购成功经验,将每个评委对每个投标人的评价全部公之于众,主动接受市场专业化质疑监督,由市场来出清咨询质量;要大量精简咨询,改变逢项目必评局面。杜绝无效咨询,减少低效咨询,重点抓好重大项目和复杂项目咨询;科学指导和制约专家自由裁量权。